暹粒酒店早餐->遊女王宮->遊變身塔->午餐->遊塔普倫->遊大吳哥城->返酒店休息
在我們的行程裏沒有安排看日出,因為自己懶,不想早起身。今天,我們七點才起身,於酒店吃完早餐已經八點幾了,略為遲過約司機的時間。
遊女王宮Banteay Srei
女王宮在暹粒市以北面35公里,車程1個多小時。離「暹粒」巿比較遠,正常是要早D出發的,但我們八點幾才出發,到達時已經差不多十點幾了,女王宮門外已經有很多遊客到來。
女王宮建於公元967年,歷時兩個朝代的國王,即拉佔得拉跋摩二世及加耶跋摩五世。據說是用來供奉印度教的濕婆 (Shiva)及毗濕奴(Vishnu)。在入口兩旁有狀似「林伽」(Linga)的石柱/象徵男性生殖器的,是當時盛行「濕婆」崇拜的見證。
女王宮整座建築是用紅砂岩石建成,是吳哥地區唯一用此類石料建成的寺廟。此石質料堅硬不易風化,故更能保留當年藝術家創作,浮雕細緻玲瓏,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細膩,顏色鮮明亮麗,被認為是吳哥遺跡群中的巔嶼峰之作,是最美麗的一座寺廟建築,故有「吳哥藝術之鑽」(Jewel in Angkor)的美譽。女王宮外觀帶粉紅色,與其他建築比較起來,女王宮 的規模較小,故得到 「Banteay Srei」(意即「女人的城堡」之稱)。
所有建築物由底層至塔尖,有巧奪天工的雕刻,線條柔纖細膩,體態優美,栩栩如生。據說,這些雕刻及圖象,大多取材自印度史詩 「羅摩衍那」(Ramayana)中,被認為是吳哥遺跡群中的巔嶼峰之作。
遊變身塔(Pre Rup)
十一點零鐘司機載我們到達「變身塔」的「西門」要我們自己行入去,開始時我們根本唔知它是「變身塔」。後來,看旅遊書才知道……!「西門」是塔的後面,比較少遊客,只是到達塔腳附近才見到一些西方遊客在攀爬上塔頂,D石階很高很斜,但又不是不能爬。
一場來到,唔想好似昨天咁沒有爬上「吳哥窟」的第3層,所以就叫媽媽在下面等,我自己爬上去看看。我爬到上面已經索晒氣,正在擔心如何爬落去…?才知道自己是由後面爬上去,原來正門沒有後門麼斜,有幾段闊D的石級可以中途停下休息。
據說「變身塔」是當時的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造,有些學者認為「變身塔」是處理國王死後屍體的場所,也有些人認為和國王的印度教信仰有關。印度教相信輪迴,肉身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後不斷轉換形式,繼續支配世界,因此叫變身塔(Pre Rup)。
建造「變身塔」時,當時已發展出「神山塔林」的建築形式,即3層平台,一層疊一層,最下一層是50公尺正方平台,最上層平台上聳立五座尖塔,四座較小,位於四方,中央最大一座象徵「須彌山」主峰。後來的吳哥寺廟,都在這個基礎上擴充。
變身塔東門往「神龕塔階梯」前有座長方形的石槽,是用來「火化骨灰」,在東北角還有間放進骨灰罈的小室,內有洗骨灰池,當時是以椰子汁來洗,然後放在棉花上吸乾,最後放進骨灰罈,小室並附設排水孔。變身塔的建材並非全都是沙岩,而主要是紅磚,外面再覆一層灰泥,工匠在灰泥上要作細緻的雕琢。
午餐
大約十二點零鐘,司機載我們到Khmer's Family Restaurant餐廳吃中午飯,這樣就不用浪費時間返「暹粒」巿內再出來。這餐吃了US$13,沒有什麼好食。
塔普倫Ta Prohm
「塔普倫」在吳哥城東面一公里,是電影「盜墓者羅拉」(Tomb Raider) 的拍攝地點。是證明「吳哥遺跡群」曾一度在森林中消失的實証。
這座寺廟興建於公元十二世紀,是闍耶跋摩七世國王為其母后所建之陵寢,因此又稱為「母廟」,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Shiva),全部工程花費二十年始竣工。
我們到達「塔普倫」時大約中午一點零鐘,跟其他遊客行一段路才入到寺裹,寺廟傾塌嚴重,又被參天巨樹遮蔽及纒繞,就算中午時分,都仍然陰森恐怖,好在此古蹟遊客不絕,沿加固木板路行也不至於迷失。
我們大約下午二點離塔普倫,從東門入「吳哥城」。大吳哥/吳哥城是十二世紀,闍耶跋摩七世(Jayawarman VII)建造,大吳哥/吳哥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佔地達9平方公里,並有護城牆及寛100米,深6米的護城河包圍,面積是小吳哥的4四倍。
大吳哥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有著名的有巴戍寺 (Bayon)、古皇宮及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巴本寺( Baphuon) 、象台 (Elephant Terrace),癩王台 (Leper King Terrace)和十二生肖塔等等。
五大城門
吳哥城共有五大城門,除了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外,還有一座「勝利之門」,每座城門都有四面佛像,每座城門的前面都有一座架在護城河上的橋,橋的兩側欄桿上左右各有一排半身像,一邊是天上的神仙,一邊是地獄的魔鬼,他們手上拉著眼鏡蛇化身的巨蛇王(Naga),神仙略帶冷漠的表情,而魔鬼則是滿臉猙獰,一拉一扯間,想把「須彌山」轉動,進而攪動山下的乳海,煉得不老藥。 來自印度教神話「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可惜由於風吹雨打橋左右的石雕已經嚴重損失,只有南門橋上的石雕還保留完整。
由於我們剛剛遊完塔普倫,司機從東門入吳哥城,停在吳哥城中間的小販檔攤附近。
讓我們自己行去遊巴戍寺 (Bayon)、古皇宮及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巴本寺( Baphuon) 、象台 (Elephant Terrace)及癩王台 (Leper King Terrace),再由南門出。
巴戍寺 (Bayon)
吳哥城的中心是巴戎寺。巴戎寺由49座塔組成,加上大吳哥城的4座佛面城門,總共54座,代表當時整個吳哥王朝的54個省。每1座塔都有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佛臉石像,共有216張闍耶跋摩七世的臉,像向遊人發出友善的微笑,固有「微笑高棉」的稱號。
據說這些笑面是篤信佛敎的闍耶跋摩七世將印度敎的神與佛陀的慈悲笑容結合,所形成的面形。共216張帶著神秘的微笑的巨臉,高高地聳立在皇城的中央,注視著這座城裡的一切。
來到「巴戎寺」一定要爬上塔上面親身去接觸到那些巨型佛臉,梯階不是太高,很容易爬上去,連我媽媽老人家也可以爬上。 爬上塔上面,穿梭在「巴戎寺」塔群中,觀看那鬼斧神工之作就是這次「柬埔寨之旅」最值回票價之處。
巴本寺( Baphuon)
遊完「巴戎寺」後,我們行經一條細窄的路。
向「古皇宮」及「巴本寺」走去,「巴本寺」左手邊的「巴本寺」正在復修中。
古皇宮及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而右手邊的「古皇宮」及「空中宮殿」只剩下一堆堆的石頭,一片荒涼。但是,其所站地方很廣,我和媽媽在這麼熱的天氣下,在這廢虛中,行到差D斷氣…!!
大熱天時下,我和媽媽在「古皇宮」廢虛中,行左很久才找到路行去「鬥象台」。「鬥象台」南北長300公尺,像座長城般隔開皇宮區域與廣場。
據說「鬥象台」是當時國王的「閱兵台」及舉行大型儀式的巨型廣場。它的名字叫做「鬥象台」是因為它的牆身上的浮雕大部份以「鬥象」為主,但是,它也有其他如獅面人身象、七頭馬、三頭象、狩獵場景、馬球賽等不同主題的浮雕。 「鬥象台」前方是一大片綠草如茵的廣場。
「鬥象台」共有五座樓梯,中央三座,左右兩端各一座,在中央樓梯頂平台處有三頭象的雕像,每隻象用象鼻從地上捲起蓮花。「鬥象台」
行完「鬥象台」我們已經散晒…!!什麼「癩王台」和「十二生肖塔」等等都沒有再找下去,我們大約於下午四點半離開了「吳哥城」…!!返酒店休息
遊完「吳哥城」,我同阿媽都已經散晒,第一件事返酒店冲冷及休息,根本唔想再行出去外食晚飯,我們叫Room Service 吃。這樣結束第4天的柬埔寨之旅。
你可能有興趣:
1. 2010-2 柬埔寨之旅
2. Day 1 - 25/Feb 2010 柬埔寨之旅
3. Day 2 - 26/Feb 2010 柬埔寨之旅
4. Day 3 - 27/Feb 2010 柬埔寨之旅
5. Day 5 - 1/Mar 2010 柬埔寨之旅
6. Day 6 - 2/Mar 2010 柬埔寨之旅
7. Day 7 - 3/Mar 2010 柬埔寨之旅
8. Day 8 - 4/Mar 2010 柬埔寨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